近日,北京朝陽醫(yī)院內分泌科王廣教授團隊在《歐洲預防心臟病學雜志》(Europe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Cardiology,IF:8.6)發(fā)表研究成果。該研究首次系統(tǒng)闡述了殘余膽固醇(RC)在CKM綜合征進展中的關鍵作用,為這一重大健康問題的早期防控提供了新的科學依據。博士后丁小雨為本文的第一作者,王廣教授和劉佳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
王廣教授團隊在《歐洲預防心臟病學雜志》發(fā)表研究成果
心血管、腎臟及代謝性疾病之間有復雜的相互作用及因果關系,2023年美國心臟協(xié)會(AHA)首次提出“心血管-腎臟-代謝(CKM)綜合征”這一新概念,強調三者共同的病理機制及其對健康的綜合影響。在全球肥胖、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負擔持續(xù)加重的背景下,CKM綜合征的早期識別與預防干預顯得尤為關鍵。
該項研究基于中國健康與養(yǎng)老追蹤研究(CHARLS)的大規(guī)模人群數據,全面評估殘余膽固醇與心血管-腎臟-代謝綜合征進展的關聯。分析顯示,隨著殘余膽固醇水平的升高,CKM綜合征0-1期的患病率逐漸降低,而2-4期的患病率顯著上升。殘余膽固醇水平與晚期CKM綜合征(3-4期)風險呈顯著正相關。進一步分析顯示,在基線無心血管疾病的CKM 0-3期人群中,高殘余膽固醇水平顯著增加9年內心血管疾病發(fā)生風險,提示殘余膽固醇是CKM綜合征進展的獨立危險因素。
膽固醇與心血管-腎臟-代謝綜合征進展的關聯
這項研究填補了RC在CKM綜合征中的證據空白,為臨床實踐提供了新的風險預警指標。研究結果表明,針對RC的調控可能成為CKM綜合征管理的新靶點,為早期干預和個性化治療提供了科學依據。在中國老齡化加劇的背景下,這項研究為CKM綜合征的防控提供了重要科學依據,具有顯著的公共衛(wèi)生意義。
(責任編輯:華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