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炎熱,隱翅蟲進入活躍期。這種常見于南方的小蟲,近年受氣候變暖影響,在北方的分布范圍也逐漸擴大。其“個頭小、來無影”,若不小心拍打還會刺激其釋放毒汁讓人患上隱翅蟲皮炎,被稱為“飛行的硫酸”,讓人生畏。那么落在皮膚上該咋辦?又該如何防范?發(fā)病怎樣治療?
啥是隱翅蟲?
據生物學家介紹,隱翅蟲身體細長,因翅膀通常不可見而得名“隱翅蟲”。我國常見的是梭毒隱翅蟲,從南到北都有分布,但發(fā)生期不太一樣。通常,南方是高發(fā)區(qū)域,6、7月份隱翅蟲數量尤其多。隱翅蟲的活躍度和溫度關系較大,天氣較熱時數量較多,活躍性也較高。
“隱翅蟲的外形、大小像螞蟻,翅膀小且薄,蟲體一節(jié)黑色、一節(jié)橙紅色,在花草樹木密集處出現較多。”武漢市第三醫(yī)院皮膚科副主任醫(yī)師陶宇莎說,隱翅蟲一般不會直接叮咬皮膚,但是被拍打后,會釋放出強酸性毒汁,進而引起隱翅蟲皮炎。
“以武漢為例,往年一般在5月份左右才陸續(xù)看到隱翅蟲皮炎患者,今年4月份就比較多了。”陶宇莎說,科室今年收治的隱翅蟲皮炎病例數量,是常年的2-3倍。
“由于隱翅蟲太小了,不少人無意中拍死它而中招。”陶宇莎說,科室醫(yī)生在值班室、自家中,都曾發(fā)現過隱翅蟲。
發(fā)現了咋辦?別打,可吹
隱翅蟲體內攜帶pH值1-2的強酸性毒液。落在皮膚上,切不可拍打,以免刺激蟲子分泌酸性物質傷害皮膚。最好的方式是輕輕吹走,或借助紙巾揮走。
陶宇莎解釋說,隱翅蟲釋放毒汁沾染皮膚,2至4小時可引起隱翅蟲皮炎。
“隱翅蟲皮炎是一個遲發(fā)型反應。”陶宇莎說,剛開始不會有明顯感覺,一天左右身上會出現輕微紅斑,第二天水腫逐漸加重、出現明顯灼痛感,到第三天會出現黃色膿皰。
一般來說,皮膚反應的嚴重程度與隱翅蟲接觸皮膚的面積和釋放的毒汁量有關。如果用手把蟲打破了,又摸到身體其他部位,就會出現多處條狀分布的紅斑水腫。
武漢市第三醫(yī)院皮膚科護士長陳丹說,通常來說,拍打隱翅蟲可使皮損面積擴大3到5倍。醫(yī)院近期接診的隱翅蟲皮炎患者中,近九成皮損出現在面部、頸部。
日常如何防范?發(fā)病怎樣治療?
陶宇莎提醒,夏季戶外活動多,活動范圍內花草樹木多,家中紗門紗窗沒有關好,都是人們易接觸到隱翅蟲的潛在因素。夏季戶外活動時,如感覺皮膚有癢感,不要直接拍打。特別是發(fā)現有不明蟲子落在身上時,盡量吹走驅趕。因毒隱翅蟲有趨光性,夜間受燈光吸引可能飛入室內,要注意關好家中門窗、紗窗。
如發(fā)現隱翅蟲接觸皮膚,將其吹走后,盡快用膠帶粘掉可能存在的毒液,然后使用肥皂、流水清洗15分鐘左右,以減少對皮膚的刺激。此外,也可以薄涂一點弱效激素藥膏。切忌使用酒精、碘伏、牙膏、生姜汁等涂抹。
隱翅蟲皮炎出現早期,與其他過敏性皮炎較為類似,只有紅斑和輕微痛癢。但隱翅蟲皮炎會迅速加重,灼痛感也較明顯,一般出現在身體暴露部位,呈條狀或片狀分布。
“如果發(fā)現皮膚有異常紅斑水皰、灼痛感明顯,應盡早到皮膚科就診,避免因繼發(fā)感染引起損害加重。”陶宇莎說,但不用過度擔心,如果隱翅蟲皮炎治療及時,一周左右可以痊愈。
(責任編輯:華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