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甜多汁的荔枝是炎炎夏日深受大眾喜愛的水果。不過,荔枝的“身份”可不是你想的那樣簡單,它不僅美味可口,還渾身是寶,有著獨特的中藥價值。今天,醫(yī)生就為大家揭開荔枝作為中藥材的保健奧秘。
荔枝大有藥用
荔枝在中醫(yī)典籍中被譽為“果中美玉”,其味甘、微酸,性溫,歸脾、肝經(jīng)!侗静菥V目》記載“荔枝氣味純陽,其性微熱”。溫?zé)岬奶匦允沟美笾哂卸喾N獨特的養(yǎng)生功效。
果肉——溫養(yǎng)中焦的補益之力荔枝的果肉可以補脾,改善脾胃虛寒所致的泄瀉、食欲不振(如荔枝大棗湯),小孩子因脾胃虛寒不愛吃飯時,少量食用荔枝可以增進食欲;此外,荔枝果肉具有養(yǎng)肝血的功效,可以緩解血虛心悸、頭暈?zāi)垦?荔枝酒可治女子血虛崩漏)。生活中,女性在經(jīng)期后若因失血出現(xiàn)氣血虧虛,可適當(dāng)吃些荔枝來補充氣血,改善身體狀態(tài);安神益智,荔枝肉含天然多糖,對大腦組織有補養(yǎng)作用,改善失眠健忘。
荔枝殼——天然的“滅火器”與果肉的溫性相反,荔枝殼其性涼味苦,含黃酮類(槲皮素、蘆丁)、皂苷等抗炎物質(zhì)。傳統(tǒng)用法是煮水解熱,可以取5至6個殼加500毫升水煮十分鐘,飯后溫飲,可緩解果肉引起的口干咽痛。
同時,荔枝殼外洗還可療瘡,煎水濕敷可緩解濕疹、痘瘡。此即“原湯化原食”理論的體現(xiàn)——荔枝殼通過“以寒制熱”中和果肉溫性。
荔枝核——行氣散結(jié)的良藥荔枝核是一味常用的中藥材,其味甘、微苦,性溫,歸肝、腎經(jīng)。其具有行氣散結(jié)、散寒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療寒疝腹痛、睪丸腫痛、氣滯血瘀型痛經(jīng)等病癥。在臨床上,常根據(jù)患者的具體癥狀,與其他藥材配伍使用。比如治療寒疝腹痛時,常將荔枝核與小茴香、橘核等藥材一起使用。
吃荔枝避開“三把火”
荔枝雖好也不是人人都適合吃。快來看看你是不是荔枝的“有緣人”:
宜食人群脾胃虛寒如食冷腹瀉者,氣血虛弱如面色蒼白、手足冰涼者,產(chǎn)后虛羸者。
慎食人群陰虛火旺如舌紅少苔、五心煩熱者,濕熱內(nèi)蘊如口苦苔黃膩者,皮膚病未愈者。
此外,民間素有“一顆荔枝三把火”的說法,這是因體質(zhì)偏差或過量食用導(dǎo)致,荔枝溫?zé)嶂灾鷥?nèi)熱,引發(fā)口舌生瘡。以下送上滅火三法:
鹽水浸泡去殼果肉淡鹽水浸泡30分鐘,或食后飲淡鹽水;
配伍寒涼搭配綠豆湯、冬瓜湯,平衡寒熱;
荔枝殼煮水最契合中醫(yī)理論的解熱法。
祖?zhèn)髅胤侥米卟恢x
嶺南千年的中醫(yī)智慧,強調(diào)食荔之道,貴在明體質(zhì)、知配伍、懂節(jié)度。只要通過合理搭配和適量攝入,就既能享受荔枝的美味,又能避免其溫?zé)嶂詭淼牟贿m。
荔枝的養(yǎng)生密碼早已被老祖宗破解,下面就介紹幾個關(guān)于荔枝的經(jīng)典食療藥方。
荔枝燉雞荔枝肉20顆、半只雞同燉煮。此方可溫補脾陽。
荔枝麥冬銀耳湯荔枝肉8顆、麥冬10g、百合10g、銀耳適量,一起煮湯。此方可養(yǎng)陰潤燥。
荔枝酒鮮荔枝肉500克加米酒1000毫升,浸泡七日。此方可護心降尿酸。
(責(zé)任編輯:華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