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養(yǎng)生吃什么
很多人認為,吃一些名貴的保健品或者是藥材,這樣才能夠起到滋補的作用,其實,并不是這樣,一些在我們身邊非常普通的食材,就是養(yǎng)生的佳品,只要您吃對了,那么,身體自然也就健康了,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01
蓮子
蓮子有很好的滋補作用,古人認為它“享清芳之氣,得稼穡之味,乃脾之果也”。
秋天食用有養(yǎng)心安神、健脾補腎、止瀉固精等功效。不僅有助緩解失眠等,對易患咳嗽、哮喘等肺部疾病的人來說,蓮子還可以通過補腎增強免疫力,達到潤肺的效果。
市場上的蓮子有紅蓮子和白蓮子之分,紅蓮子口感較硬,但補腎、補血效果更好;白蓮子口感香糯,健脾的功效更強。除了蓮子粥、紅棗銀耳蓮子湯、銀耳蓮子羹等傳統(tǒng)食用方法,用蓮子心泡茶去心火效果更佳,蓮子泡酒則固腎效果更為顯著。
02
栗子
香甜味美的栗子,是秋冬非常受歡迎的零食,含有糖類、蛋白質、脂肪、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等豐富的營養(yǎng)成分。中醫(yī)認為,栗子性味甘溫,有養(yǎng)胃健脾、補腎強筋等功效。
栗子可生食、炒食、加水煮食等,在眾多的食用方法中,生吃栗子,且緩慢咀嚼、徐徐咽下時的補腎效果最佳。這是因為生栗子中酶和維生素C等的含量最高,且細嚼慢咽時消化更充分,更利于人體吸收,對體虛乏力或腎虛導致的腿腳無力等癥狀效果良好。
需要注意的是,栗子不可多吃,每日最好不要超過10顆。
03
芡實
這是睡蓮科植物芡的干燥成熟種仁,又稱“雞頭米”、“雞頭”等,在南方較常見。
中醫(yī)認為,芡實性味甘、澀、平,入脾腎二經,能健脾祛濕、固腎止瀉,且有“補而不峻”、“防燥不膩”的優(yōu)勢。其補腎效果強于山藥,祛濕效果優(yōu)于紅小豆,鎮(zhèn)靜效果強過蓮子,可以說是一種被埋沒的補益佳品。宋代文豪蘇東坡的養(yǎng)生之道中,有一條就是吃芡實。
鮮芡實或干芡實泡水后可直接嚼服,也可熬粥、煲湯或與蓮子、山藥、白扁豆等食物一同食用。芡實搭配燕窩蒸食,有很好的美容效果,可使人們氣色更好。此外,把鮮芡實去皮后凍在冰箱里,還可較長時間保存食用,補腎效果更好。
04
花生
花生是一種高蛋白的油料作物,自古享有“長生果”的美譽。《本草綱目》記載,“花生悅脾和胃、潤肺化痰、滋養(yǎng)補氣、清咽止癢”,適合脾虛消瘦、食少乏力、干咳少痰等人。
值得注意的是,花生紅衣(即花生皮)補氣止血的作用更強,因此,需要補血的人可挑選紅衣更多的小;ㄉ,而煮粥、打花生漿則可以挑選大粒的花生。此外,醋泡花生仁、用生花生殼煮水喝,還有一定的降壓效果。
花生我們在生活中雖然比較常見,但是,對于少數的人來說,在這里小編還是要提醒一下大家,有些人吃花生會產生過敏的情況,這樣的話,一定要避免食用花生,以及各種花生制品,而且發(fā)霉的花生也千萬不要食用,它的致癌性很強哦!
秋
季
養(yǎng)生蔬菜
1
西紅柿
含有番茄紅素,有助于展平皺紋,使皮膚細嫩光滑。西紅柿含有蘋果酸和檸檬酸,可幫助胃液對脂肪物質進行消化,吃完大魚大肉,來點西紅柿,助消化防消化不良,其次它的維生素C含量也很高,可保持皮膚的彈性,達到美容養(yǎng)顏的功效。
2
胡蘿卜
味甘平,食之補脾健胃。
胡蘿卜以燉食最好,炒食為良。燉食能保持胡蘿卜素93%以上,炒食也可保持胡蘿卜素80%以上,而生食、涼拌,人體僅能吸收10%。
3
萵筍
萵筍肉質細嫩,生吃熱炒均相宜。常吃萵筍可增強胃液和消化液的分泌,增進膽汁的分泌。萵筍中的鉀是鈉的27倍,有利于促進排尿,維持水平衡,對高血壓和心臟病患者有很大的裨益。萵筍中所含的氟元素,可參與牙釉質和牙本質的形成,參與骨骼的生長。
萵筍中的含碘量高,這對人體的基礎代謝和體格發(fā)育,會產生有利影響。萵筍葉的營養(yǎng)遠遠高于萵筍莖,葉比其莖所含胡蘿卜素高出72倍多,維生素B1是2倍,維生素B2是5倍,維生素C4是3倍,因此萵筍葉丟棄不吃,實在是太可惜了。此外,秋季患咳嗽的人,多吃萵筍葉還可平咳。
4
菠菜
菠菜是一種營養(yǎng)價值極高的蔬菜。菠菜中胡蘿卜素的含量大大高于其他蔬菜,抗壞血酸雖低于辣椒卻高于西紅柿,菠菜所含的具有止血作用的維生素K是葉菜中最高的。豐富的核黃素,又有防止口角潰瘍、唇炎、舌炎、皮炎的作用。
秋季養(yǎng)生蔬菜
秋季養(yǎng)生吃什么水果好
秋季養(yǎng)生水果一:梨
梨具有止咳、化痰和清燥等作用,對治咳喘、風熱、咽炎等有良效。若與荸薺、蜂蜜、甘蔗等榨汁同服,效果更佳。因性寒,脾胃虛寒、口吐清涎、大便溏瀉者應慎食;又因含糖量高,過食會使血糖升高,故糖尿病者少食。
秋季養(yǎng)生水果二:蘋果
蘋果果汁可止瀉,空腹吃可治便秘,飯后吃能助消化。但是蘋果富含糖類和鉀鹽,攝入過多不利于心、腎保健,患有冠心病、心肌梗死、腎炎、糖尿病者,切忌多食。
秋季養(yǎng)生水果三:柑橘
柑橘內含大量胡蘿卜素,入血后轉化為維生素A,積蓄在體內,使皮膚泛黃,即導致“胡蘿卜血癥”,俗稱“橘黃癥”,繼而出現(xiàn)惡心、嘔吐、食欲不振、全身乏力等綜合癥狀;肌伴冱S癥”后,應適量食用植物油,并多喝水,以加速其溶解、轉化和排泄。中醫(yī)認為,柑橘養(yǎng)陰生津助消化,有止咳化痰的功效,肺部不適的人比較適宜吃。柑桔性涼味甘酸,有生津止咳、潤肺化痰、醒酒利尿等功效,適用于身體虛弱、熱病后津液不足口渴、傷酒煩渴等癥,榨汁或蜜煎,治療肺熱咳嗽尤佳。
養(yǎng)生小貼士
維生素B1需要每天補充,因為和所有B族中的維生素一樣,多余的B1不會貯藏于體內,而會完全排出體外。所以,在柑橘盛產的秋季,不妨每天吃1~2個柑橘,補充身體所需的維生素B1。但切不可多吃,因為柑橘性熱,秋天干燥,吃多了容易上火。
吃柑橘千萬別把橘瓤外白色的筋絡扯掉,這一部分對人體的健康非常有益。中醫(yī)認為,橘絡具有通絡化痰、順氣活血之功,不僅是慢性支氣管炎、冠心病等慢性疾病患者的食療佳品,而且對久咳引起的胸部疼痛不適還有輔助治療作用。
(責任編輯:華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