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軍事|汽車|游戲|科技|旅游|經濟|娛樂|投資|文化|書畫
進一步問到“沒有進行理財教育的原因是什么?”時,除了的父母回答“子女不感興趣”,其他27%的父母回答為“父母的能力不足”。當問到:“你認為誰來教育孩子比較適合?”一半以上的父母回答是“學校”,選擇“家庭”的僅為,綜合以上調查結果我們發(fā)現(xiàn):
第一,“理財能力”比英語、數(shù)學重要。
第二,由于孩子不關心理財,家長也缺乏理財知識,所以沒有進行理財教育。
第三,基于上述理由,父母希望由學校或老師來代替他們進行理財教育。
其實,這只是家長一相情愿的想法。孩子的消費、儲蓄習慣深受父母影響,很多父母并不知道自己在孩子的理財教育過程中,扮演了多么重要的角色。關于“在養(yǎng)成消費和理財?shù)牧晳T中誰的影響最大?”的問題,百分之的孩子選擇了“父母”,而只有的父母選擇了“自己”。結果說明,父母遠遠低估自己對子女的影響力。
這里有一項調查結果值得父母注意:美國儲蓄教育協(xié)會在1999年進行的調查結果顯示,幾乎所有孩子都回答“是父母教他們理財知識,并指導具體方法”。不過在2001年,用同樣的問題向家長進行調查時,大多數(shù)父母的回答卻是“根本沒有對子女進行過理財教育”。
為什么會有這樣截然不同的調查結果呢?這其實并不難理解,孩子是在父母的“行動”中學到了理財知識,而不是在父母的“言教”上。因此不管父母本身有沒有意識到,也不管這樣的行為是好是壞,孩子確實從父母身上學到許多有關金錢的知識。究竟由誰來教導孩子理財,這是我們?yōu)槿烁改笐撜J真思考的問題。
(責任編輯:mob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