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代人越來越重視鍛煉,在諸多鍛煉項目中,健走效果較好,方式簡單且無需準備專業(yè)的健身設備,因此深受人們喜愛。但是,許多人并不知道,健走在時間、場地、速度、總量、姿勢上也有較為具體的要求。那么,健走應該選擇什么時間、場地?健走的速度、總量應該是多少?健走的正確姿勢是怎樣的呢?
首先,健走需要選擇合適的時間和場地!陡拭C日報》報道,健走的時間應選擇在傍晚四五點鐘。因為對于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來說,早晨鍛煉是一個誘導疾病發(fā)作的高危因素,且早晨空氣濕度大,不利于污染物擴散,空氣質量不好。如果選擇在晚飯后鍛煉,則應在飯后半小時,并將鍛煉結束時間控制在睡前兩小時,因為快走會加速血液循環(huán),使身體保持在一定的興奮狀態(tài),容易造成失眠。浙江在線報道,健走要選擇空氣清新、視野開闊、安全的場所,最好有塑膠場地、草地;要避免在車流量大、空氣質量差的公路快走,且柏油路、水泥路面太堅硬,對膝蓋和腳踝沖擊力較大。
健步走的速度是不是越快越好呢?《健康報》提醒大家,不經常運動或體力稍差的人,可以走得稍慢一些,步頻最好能夠達到80~100步/分鐘,等身體適應后再逐漸提高健走速度;對于身體能力比較好的人,為達到更好的鍛煉效果,可以走得稍快一些,步頻控制在110~130步/分鐘。此外,關于快走的最佳步幅,《生命時報》指出,健走的理想步幅是65厘米,形象說就是過馬路時一步邁過一條白色斑馬線的寬度。
每次健走應該持續(xù)多長時間呢?《健康報》表示,如果利用碎片時間健走,每次至少要10分鐘才能達到鍛煉效果。一天當中,如果能有一次持續(xù)健走達到30~60分鐘,將更有利于提升心肺功能,并消耗脂肪。
每天健走多少步合適呢?浙江省運動醫(yī)學中心副主任、浙江省人民醫(yī)院骨科副主任畢擎向《浙江日報》介紹,健走鍛煉適宜的步數因人而異,不同性別、年齡、身體狀況的人,每天所要走的步數也不盡相同。“特別是老年人和有基礎性疾病的人群,以第二天身體不感到疼痛、疲倦為衡量標準,酷暑、嚴寒也要相應減少活動量。”畢擎還認為,健康的中青年人群的運動標準是微微出汗,如果每天走10000步沒有問題,還可結合慢跑,以增加運動量。
除此之外,健走的姿勢也非常重要。浙江在線解釋,健走標準姿勢是:目平視,軀干自然伸直,身體重心稍前傾,兩臂前后擺動,與肘關節(jié)成90度夾角。手臂擺動不僅能帶動左右肩活動,還能運動腰腹。走路時盡量用腹式呼吸,與地面接觸的一只腳要有“抓地”的動作,即腳趾內收,這樣能緩沖足弓壓力,促進腿腳微循環(huán)。
(責任編輯:華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