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寶寶溝通,首先要了解寶寶和爸爸媽媽交流的方式,然后用科學的方式跟寶寶溝通。 當寶寶能夠真正和爸爸媽媽交流的時候,會覺得特別開心,因為自己終于不用單向交流了。在寶寶能夠和你交流的時候,你最好吸引孩子和你做一些雙向的交流,像是沖著孩子笑,讓孩子也能夠回應你。首先家長們要了解寶寶的交流方式。
1、哭泣的交流方式
當孩子來到這個世界時,他們不會說話,所以只能通過哭泣來表達自己心中的想法,因此,這個階段的寶寶,哭泣是他們和別人進行溝通的主要方法。孩子哭泣的原因可能是想讓自己得到關注,從而了解到自己的需求,有時候,寶寶哭泣或許是被他們看到這個世界的景色,或者是聽到的聲音所震驚。
因此,很多時候,寶寶哭泣并沒有什么具體原因的?墒前职謰寢屢趺磪^(qū)分寶寶的哭泣到底有沒有實質意義呢?只要孩子沒有生病或是受傷的話,在哭泣時爸爸媽媽是不用太著急的。
2、變得安靜,微笑或者是興奮
有時寶寶一個人呆著的時候可能會發(fā)出一些奇怪的聲音,但是當他們聽到你的聲音時就會變得非常安靜,有時還會沖著你笑,或是非常興奮的晃動自己的手臂或腳,這表示寶寶看到了你,想通過這些方式來和你取得交流。寶寶在這個時候總會在爸爸媽媽面前微笑,不過對于除了爸媽以外的家人朋友來說,孩子則需要一定的時間來熟悉。
舉個例子吧,對于沒有一直陪伴在自己身邊的爺爺奶奶來說,他們就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學會沖著爺爺奶奶笑。另外,你的孩子也無法做到對陌生人微笑或者是表現出一些友好的行為。
3、發(fā)出聲音
在寶寶發(fā)育到自己學會說話的時候,這就代表著你或許擁有一個嘰嘰喳喳不停發(fā)出聲音的機器了。在孩子兩個月大的時候,語言能力開始發(fā)育,寶寶會開始學會說一些原因,像是說“啊”和“哦”。寶寶還會學會傾聽爸爸媽媽的聲音從而進行模仿。
4、你的孩子會用不同的聲音和你“交談”
寶寶在一段時間后就學會使用各種各樣不同的聲音和你“交談”了,這時你的孩子或許還會沖著你笑,然后希望你也能給他們做出一定的回應,如果你沖著寶寶笑,你的寶寶看到后也會給你一個燦爛的微笑。寶寶還會學會讓自己的手臂和腳能夠動來動去,學著把他們的手張開。有時你的孩子還會盯著你看,然后模仿你的表情,非常神奇。
知道了寶寶和爸爸媽媽的交流方式,那么應該怎么更寶寶溝通呢?
1、肢體
家長們可以常常和寶寶玩躲貓貓,留意寶寶的表情,只要寶寶沒有哭鬧表達自己厭倦的情緒,家長們就可以繼續(xù)與寶寶進行肢體接觸。
常常進行的肢體的動作也諸如輕輕瘙癢寶寶,抱寶寶在半空中,是與寶寶感情培養(yǎng)的好游戲。與此同時,還可以親吻寶寶,輕撫寶寶的臉龐等肢體接觸。寶寶的內心就會感受到來自父母的愛,同時還會微笑對父母,讓父母的內心也感受到了暖心。
2、聲音
有些寶寶喜歡聽音樂,家長們可以播放寶寶喜歡的音樂。當寶寶認真聽音樂的時候,你也可以晃動他的小手,加強交流。
當寶寶睡眠的時候或者安靜的時候,可以給寶寶講故事聽,要注意語調的情緒,寶寶會因為投入而做出手舞足蹈的樣子或者看著你,會加深父母在寶寶心里的情感。在給寶寶洗澡的時候,可以重復寶寶喜歡的歌,能夠加強寶寶的記憶力。
3、感觀
可以收集一些顏色鮮艷或者是外表奇特的玩具或其他。當寶寶看到的時候,這些東西會最大化的引起寶寶的興趣。因此可以創(chuàng)造良好的機會,給父母與寶寶進行交流互動。
還有一些交流的方式,比如讓寶寶了解某件食物,例如小鳥,小魚之類,為他們起名。與寶寶講述自己正在做的事。都能很好的讓寶寶感受到父母的情緒!
與寶寶的交流方式很重要,要帶著耐心和溫柔去與寶寶進行交流,用心地去與寶寶進行相處。這樣,在交流的過程中,寶寶的性格會更加的了解,寶寶與父母的感情也會更加深固。
分享閱讀:(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