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軍事|汽車|游戲|科技|旅游|經濟|娛樂|投資|文化|書畫
隨著健康補鈣知識的普及,許多準媽媽和新媽媽對嬰兒補鈣都格外的關注。但是,在補鈣的過程中,我們還是經常會遇到這樣一個問題,盡管一直在補鈣,但還是缺鈣。這是為什么呢? 是由于選擇的鈣劑劑量不夠,還是補進的鈣不能被人體吸收?據(jù)資料顯示,目前鈣類產品的年銷售超過百億,但每年還是有至少近50億元的鈣因為不能被人體吸收而浪費,出現(xiàn)這種浪費的原因之一是體內缺乏吸收鈣的載體——維生素D,以致補充的鈣不能被完全的吸收。在這一方面,進口鈣就相對盡善盡美了。
維生素D對于嬰兒的重要性
雖然人體對維生素的需求量微小,但它對兒童成長的生理機能和新陳代謝是必不可少的。維生素D是鈣劑吸收的載體,在孩子的骨骼發(fā)育、鈣磷平衡、以及在神經、心臟和肌肉等重要組織器官對鈣的吸收過程中也是至關重要的。
兒童醫(yī)學專家指出,在缺乏維生素D的情況下,嬰幼兒常因骨鈣稀缺導致佝僂病(小兒軟骨病)、血鈣低引發(fā)嬰兒手足搐搦癥(小兒缺鈣抽風)。所以小兒在補充必要的鈣元素的同時, 也要合理補充維生素D。
不同嬰兒每天需要多少的維生素D才合適?
孩子每天所需400國際單位(U)維生素D,重量相當于10微克(100萬微克為1克),在孩子生長發(fā)育較快的階段則需要400至800國際單位。特別要注意的是,早產兒或雙胎胞出生時體內的鈣和維生素D儲存較少,且生后生長速度快,因此生后需每天補充維生素D800~1000U,3個月可以降到正常寶寶每天的所需量400U。對于先天性佝僂病的寶寶,則應該在醫(yī)生的指導下加量服用維生素D。
但維生素D切不可服用過量。一些學者認為長期每日攝入25微克維生素D可引起中毒,這其中可能包括一些對維生素D較敏感的人,但長期每天攝入25微克維生素D則肯定會引起中毒。中毒的癥狀是異常口渴,眼睛發(fā)炎,皮膚搔癢,厭食、嗜睡、嘔吐、腹瀉、尿頻以及鈣在血管壁、肝臟、肺部、腎臟、胃中的異常沉淀,關節(jié)疼痛和彌漫性骨質脫礦化。我國制定維生素D可耐受最高攝入量為20微克。
嬰兒日常攝取的維生素D是否足夠?
人體是通過兩種途徑獲得維生素D的:一種是通過膳食攝入,獲取的維生素D2或者攝入的維生素D3在小腸與脂肪一起被機體吸收。另一種是經過陽光中的紫外線照射,通過體內自己合成,將皮膚內的一種膽固醇合成為維生素D3被身體利用,這種維生素D3 又稱為陽光維生素。
日常飲食中如奶、蛋、畜禽肝、肉等維生素D含量很少,處在生長發(fā)育較快的孩子們僅靠食物所得到的維生素D并不能滿足每日所需。經醫(yī)師指導額外補充維生素D或服用含有維生素D的鈣劑也是滿足各類寶寶營養(yǎng)所需的常規(guī)手段。
對于母乳喂養(yǎng)兒,母乳中維生素D含量并不高,大約每升母乳中維生素D平均只有26國際單位。因此純母乳喂養(yǎng)的嬰兒,又沒有適度的陽光照射,很容易就會因缺乏維生素D而引起一些疾病。因此這類寶寶補鈣時,一定要選擇含有維生素D的鈣產品。迪巧(小兒碳酸鈣D3顆粒)就是專門為0-3歲嬰幼兒設計的一款進口鈣劑,每盒都是獨立小袋包裝,每袋含300毫克鈣元素和100國際單位維生素D3,合理的鈣D比例讓嬰幼兒補鈣更方便,更易吸收。
對于非母乳喂養(yǎng)的嬰兒,我國2010年制定并執(zhí)行的《嬰兒配方食品》強制技術規(guī)定100千卡應含有維生素D為42~100.4國際單位(目前國內、包括進口的嬰兒配方奶多為每100毫升奶液中含有的熱量為67千卡,醫(yī)療用奶例外。)。因此媽媽們可根據(jù)嬰兒配方奶或者含維生素D的嬰幼兒補鈣專用鈣來調劑人工喂養(yǎng)兒每日所需維生素D的量。
維生素D與鈣結合,吸收更有效
走出補鈣誤區(qū),提倡科學補鈣。雖然媽媽們?yōu)閷殞氝x擇了各種各樣的補鈣產品,但服下去的鈣劑都能被身體有效吸收,其體內必須含有活性維生素D,鈣劑才能更有效地被小腸吸收。如果寶寶體內缺乏維生素D,補充的鈣劑就難以被身體吸收,導致鈣白白流失而造成浪費,補鈣也就事倍功半了。建議媽媽們在選擇鈣劑時,就選擇含有維生素D的嬰兒補鈣產品,使鈣吸收更為有效。
由此可見,維生素D對人體的生理機能舉足輕重,媽媽們在為寶寶補鈣的時候,必須重視維生素D的補充,維生素D和鈣同步攝取,才能使鈣元素更有效地被寶寶吸收。
(責任編輯:wangf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