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肺癌是我國最常見的惡性腫瘤,發(fā)病率及死亡率均居第一位。肺癌按照細胞類型分為非小細胞肺癌和小細胞肺癌,其中非小細胞肺癌約占85%。近年來,隨著靶向治療、免疫治療等新手段的不斷增加,肺癌患者的生活質量和生存期都有了很大的改善。
11月為全球的肺癌關注月,是世界肺癌聯(lián)盟發(fā)起的一項全球性倡議,旨在呼吁全世界重視肺癌的預防,提高人們對肺癌的防癌、抗癌意識。在此,樹蘭醫(yī)院腫瘤內科牟海波主任呼吁大眾:“避免吸煙,按時體檢;腫瘤的治療在于早發(fā)現,早治療;個體化精準治療給患者帶來長期生存的希望”。
【典型病例解析】“小疼痛”勿忽視,悉心大病預警!
家住杭州蕭山的潘大伯,小時候得過一場腎病,已經過去40年了,平時身體都很好,2018年11月發(fā)現腰酸背痛,忍不住去了醫(yī)院。結果一查,醫(yī)生卻說他肺有問題。原來,潘大伯入院后,醫(yī)生發(fā)現他肌酐偏高,腎功能不太好,右側腎周有占位,腎盂積水,再仔細一查,發(fā)現大伯的右肺有個結節(jié)。做了全身的PET-CT之后,發(fā)現右下肺結節(jié),考慮是肺癌,并且有多發(fā)骨轉移、多發(fā)腦轉移、右腎周軟組織轉移。潘大伯平時雖然喜歡抽點小煙,一天也就抽個5支,大概吸了30年,但是平時沒規(guī)律體檢,這次一下子就說是考慮肺癌晚期,潘大伯一家都慌了神。潘大伯來到了樹蘭醫(yī)院腫瘤內科,牟海波主任看了潘大伯的片子,當機立斷,建議潘大伯做個肺穿刺。一天后病理結果出來了,證實是肺腺癌。牟主任和潘大伯說不要慌,肺腺癌里有一部分病人是有驅動基因突變的,可以口服靶向藥治療,與瘤共存,生活質量也很好,部分病人生存期可達到5年。潘大伯一家一方面在焦急的等待基因檢測結果,一方面已經積極在腦部放療。很幸運的是,基因檢測結果顯示潘大伯是EGFR基因19外顯子缺失。牟主任建議潘大伯口服凱美納靶向治療 ,同時聯(lián)系泌尿外科給潘大伯右腎放了尿管支架管,改善腎積水,潘大伯肌酐也有所下降。潘大伯很快出院了。
可是沒過幾天,潘大伯吃不下飯,老是惡心、嘔吐,趕緊又來到了樹蘭醫(yī)院。腫瘤內科牟海波主任給潘大伯做了個頭顱磁共振,結果顯示顱內病灶較前縮小、水腫帶較前好轉。
那潘大伯為什么吃不下飯?惡心、嘔吐呢?再給潘大伯做了個胃腸道造影,原來十二指腸這個地方有梗阻,而且有胃癱的情況。趕緊給潘大伯下了胃管,讓胃得到休息能夠恢復動力,再聯(lián)系了肝膽外科李啟勇院長,成功在ERCP下給潘大伯放了十二指腸支架。潘大伯經過各個科室協(xié)力合作,慢慢的從喝米湯、喝粥,到能吃下兩碗米飯了。
潘大伯現在還在口服凱美納靶向治療,只需要定期到樹蘭醫(yī)院復查,病情一直很穩(wěn)定。潘大伯為了感激牟海波主任,還專門寫了一副字送給牟主任。
【專家科普答疑】無論是從發(fā)病率還是死亡率來看,肺癌都高居惡性腫瘤榜首,究竟有哪些危險因素會誘發(fā)肺癌發(fā)生呢?
眾所周知,吸煙與肺癌的關系密切,大部分的肺癌與吸煙密切相關,并且被動吸煙將增加肺癌發(fā)生的危險。除了吸煙之外,還有許多其他因素,如空氣污染,特別是工業(yè)廢氣也是肺癌的高危因素。肺癌的發(fā)生還與職業(yè)接觸史相關,石棉的暴露能明顯增加肺癌發(fā)生的危險性。慢性肺部疾病、結核繼發(fā)肺部疤痕者發(fā)生肺癌危險性也會增加。
【專家科普答疑】肺癌早期往往表現為頸肩腰背酸痛,來麻痹人們潛滋暗長。那么臨床在上是如何來鑒別診斷早期肺癌的哪?
肺癌早期可能沒有明顯癥狀,即使是有癥狀的患者,也因其臨床表現的非特異性,容易與其他疾病混淆,它可能引起咳嗽、咯血、胸痛、呼吸困難等,甚至出現聲音嘶啞、吞咽困難、上腔靜脈壓迫等癥狀。低劑量螺旋胸部CT可以有效發(fā)現早期肺癌,在肺癌的預防當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根據美國國家肺篩查試驗表明,對于年齡在55-74歲,吸煙≥30包/年,仍在吸煙或者戒煙<15年;年齡≥50歲,吸煙≥20包/年,另外有以下幾點任何一點的危險因素,如氡氣暴露史、職業(yè)暴露史、惡性腫瘤病史、一級親屬肺癌家族史,慢性肺阻塞性肺氣腫或者肺纖維化病史的高危人群進行低劑量螺旋CT篩查。
【專家科普答疑】近幾年來,隨著醫(yī)學的不斷進步,肺癌的一些治療方法進展快速,特別是在免疫治療、靶向治療方面,取得了非常好的療效。那么個體化精準治療可以延長晚期肺癌患者生命多久哪?
肺癌按照細胞類型分為非小細胞肺癌和小細胞肺癌,其中非小細胞肺癌約占85%。其中非小細胞肺癌又可分為鱗癌、腺癌、大細胞癌等。文中的潘大伯便是屬于肺腺癌。臨床統(tǒng)計表明,國內的肺腺癌病人約60%具有某些基因突變,如EGFR突變,ALK重排等。即使發(fā)現的時候處于晚期,但是能夠接受規(guī)范的靶向治療,合理的排兵布陣,生存期可達3-5年。如果沒有基因突變,有部分病人PD-L1表達高,可以采用免疫治療,達到遠超過傳統(tǒng)化療的治療效果,生存期也可以大大延長,并且一旦有效,部分病人可達到長期生存,把肺癌變成慢性病,而且嚴重副反應發(fā)生率低,也能避免化療的惡心嘔吐、骨髓抑制等副反應。小細胞肺癌過去幾十年進步緩慢,化療為小細胞肺癌治療的最基礎的治療手段,但是隨著近年來免疫治療的新興,免疫治療聯(lián)合化療給小細胞肺癌患者帶來了曙光。
目前免疫治療、靶向治療、抗血管治療等等治療手段都給晚期肺癌患者帶來了希望。針對患者分子生物學的個體化靶向治療使得治療選擇更精準;通過改變腫瘤細胞免疫逃逸的免疫治療使得晚期肺癌患者實現了長期生存甚至治愈的夢想;傳統(tǒng)的化學治療藥物與分子靶向藥物的結合、抗血管藥物與免疫治療的結合、化學治療藥物與免疫治療的結合,都將會是肺癌治療所面臨的革命性的進展。
(責任編輯:xiaohui)